首页 置换 选车 估价 问答 生活 经销商 车管所 汽车资讯 汽车销量 车牌查询 今日油价 天气预报
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生活 > 牛山孙氏始祖(的峄阳牛山孙氏家族)
牛山孙氏始祖(的峄阳牛山孙氏家族)
更新时间:2024-07-08 19:17:29

在旧峄县(今枣庄市)牛山村坐落着一处古色古香的明清式建筑大院,这便是享誉苏鲁豫皖及周边地区的“峄阳牛山孙氏宗祠”。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两院,计有门楼、巷堂、文史堂、英烈堂、祝殿等共十七间建筑。它的制式、风格、规模均遵从封建宗法章制,是研究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极其宝贵的实物遗存。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等九部委公布为“历史名居”。

牛山孙氏始祖(的峄阳牛山孙氏家族)1

峄阳牛山孙氏宗祠

同其它著名的姓氏宗祠一样,楹联是宗祠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峄阳牛山孙氏宗祠的大门门楼、巷堂、祝殿门、殿堂内共有四副楹联,其中尤以巷堂的楹联简短,匾额也极具品味。楹联:

周宗盟异姓为后我先君新邑于兹

匾额:恪遵世德

楹联为集句联,上下联皆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上联源于“滕薛争长”的故事,原文是:“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意思是宗祠里应遵从“礼”的规制,外姓的亲戚朋友如果到宗祠里行礼,应该按照周诸侯会盟的惯例,站在孙氏族人的后面。下联的原文引自郑庄公说的话,原文是:“吾先君新邑于此”, 意思是祖先刚迁到此地不久。下联与上联形成对意联,和上联一样强调一个“礼”字。郑庄公不愿与许国相争,而求和睦,是“礼”的践行与推广。引申意在告诫孙氏子孙要与邻里和睦相处。匾额“恪遵世德”,可解释为“谨慎恭敬地遵守世世代代的道德”。此匾为清朝峄县著名廉吏张玉树题赠,落款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峄阳牛山孙氏家族何德何能能受到时任父母官的如此褒扬,请看下面两则传承的族人故事。

牛山孙氏始祖(的峄阳牛山孙氏家族)2

牛山孙氏宗祠内景

“千里救弟”的孙承瀚 孙承瀚,字学海,号小川,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卒于光绪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寿六十三岁,崇祀乡贤祠,生平大节详载邑志。道光己酉科拔贡举人。剿匪出力,咸丰辛酉二月二十一日奉上谕以知县用,同治癸亥五月二十七日奉上谕赏加五品衔,驰赠奉政大夫。他博学工文,内行修谨,操行完粹,在峄县乡贤中最早享名的是他“千里救弟”的孝义故事。咸丰九年四月,安徽人刘天福率数万“马子”北上山东,到达峄县境内时,村民们闻讯纷纷四散而逃。孙承瀚仓促之中带着二弟逃到了虎啸山口避难。不多久,被巡逻的“马子”骑兵发现,不由分说便将年幼的二弟绑架带走。孙承瀚跟着走了十几里路,哀求他们用自己换下年幼的弟弟,巡逻的“马子”骑兵看他年纪太大没答应他的请求,但也没忍心加害他们兄弟。孙承瀚的继母刘孺人因幼子被绑架而终日哭泣不止,承瀚打点行装准备出去寻找,向父母告别时被其父孙葆树(字惠田,号鲁斋,道光甲午科举人,拣选知县,例授文林郎,驰赠奉政大夫,乡饮大宾)坚决制止。其后不久,承瀚从逃回的乡人口中得知了窝藏二弟的确切地点,于是毅然决然地自行踏上了寻弟之路。当时,“马子”的原籍大多在安徽省涡阳县,他们都是像兵营一样围着栅栏居住,回乡后将所缴获的财物和绑架了的人丁也都按户分配了。孙承瀚的弟弟被一家姓魏的“马子”分到,住在魏家期间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以期孙家能出重金赎回。但可惜的是孙承瀚所筹措的赎资在半途中又被“马子”劫掠,被迫一路讨饭才到了涡阳。在涡阳讨饭寻访期间,恰遇一孙姓聚居的村庄,因为同姓的缘故庄主相待甚厚,主动写信担保释放,但是魏姓“马子”坚持索要高额赎金,拒不放人。“马子”头领刘天福知道了这件事非常佩服,亲自邀请他相见细述因果,闻言后被孙承瀚讨饭“千里救弟”的忠义之行所感动,立即饬令魏姓“马子”放出二弟交于承瀚带回,并且派两名骑兵护送出涡阳县境。涡阳离峄县近千里,自铜山、沛县以南官方与地方顽固势力纷纷设栅设卡,满路都是昼夜持枪携械拦路巡逻盘查的人,穿着打扮和说话稍微有不一样的立即绑缚,往往被无辜冤枉而致死者甚多。孙承瀚因为沿途官方与地方顽固势力盘查甚严,于是带着二弟夜晚潜行,白天则埋伏在荒草丛中或藏于沟河湾中,遇有人说话就扎进水内避开。时值酷暑,一路淫雨霏霏,暑热蒸溽,他们手脚皆溃疡肿烂。等回到峄县家中,承瀚弟俩面目憔悴,家里人根本不敢相认,其经历令村里人都为之惊奇。第二年,刘天福又率“马子”北犯,到了峄县孙承瀚所居的棠荫村,皆收敛兵丁,没一个敢纵兵随意乱犯村民的“马子”。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孙承瀚“千里救弟”的道德力量。孙承瀚“千里救弟”的孝义故事是峄县地方文化的真实写照,以他为代表的牛山孙氏族人“列庠序、掇科名者,后先相望,皆能束修自爱,违远非义”。《峄县志·乡贤》载:“方嘉乾时,吾乡民物丰赡,风俗朴素。邑人皆尚文学、重礼让,而牛山孙氏尤盛。”

牛山孙氏始祖(的峄阳牛山孙氏家族)3

牛山孙氏宗祠大殿

“豪侠仗义”的孙献奇 孙献奇,字捷三,生员,《峄阳牛山孙氏族谱·家传》中称之为“文学捷三公”。其文学造诣无考,但他“豪侠仗义”的事迹却口碑相传、有据可查,成为峄地的道德楷模而标榜后世。据《峄阳牛山孙氏族谱·家传》载:“公(孙献奇)精力过人,善骑射,豪侠仗义,乐于排难纠纷。”可见在乡里服众的原因不仅是他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崇高的道德修养,“精力过人”、“善骑射”造就了他“豪侠仗义”的过硬本领。乡邻但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孙献奇到场“敷陈是非”,均可“数言冰释”,所以“一邑推为长者”。这在法律制度很不健全的封建社会,像孙献奇这样的“乡绅”的影响力起到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山东自古出响马。”土匪(俗称“马子”)成为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久剿不绝的不稳定因素,作为山东丘陵地区的鲁南峄县更不例外。孙献奇生活的年代正逢绿林遍山、匪盗猖獗的时期,因此闹匪患时临近村庄的乡亲大多到他家的炮楼内躲避。“马子”侦得讯息后,率众围攻他家并不十分坚固的炮楼。他们围起数重云梯在炮楼外攀爬,并且架着大圆木和大石头冲击炮楼外门。“马子”喊话说,炮楼内躲藏的人谁先自动把门打开可以不杀。有一位年纪大的妇女经不住“马子”的恫吓,为了自己活命想开门。孙献奇拔出佩刀对她说:“你开了门得以保命,那么在炮楼内躲藏的其他人还能活成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先杀了你再说!”这位老妇人才最终没敢开门。孙献奇又爬到炮楼顶,占据女儿墙作掩护,点燃自制的土炮轰击围攻的“马子”,一次不成再来一次,发炮后坐的力量把他震昏过去,苏醒后他仍踉踉跄跄地去填药点炮,终将爬上云梯的“马子”大多震落摔死摔伤,他们才望而生惧,只好偃旗息鼓抬着死伤的“马子”撤回山寨。此后不久,孙献奇被“马子”们偷袭遭到绑架,但他们深深地被孙献奇勇猛的精神所震撼,不忍心加害他。地方官闻讯派出重兵围攻山寨,被“马子”关押了数天的孙献奇方得以重见天日。

曾与孙献奇比邻而居的冯某,在战乱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感念其生性忠厚淳朴,无偿送给其住房一处,并且划出三十亩地给其养生丧死,冯家的子子孙孙一直称道不绝。孙献奇的这一善行善举在十里八乡被传为美谈。孙献奇和亲睦邻、泽被乡里、教化地方的做法,正是峄阳牛山孙氏“仁义孝悌立身、公平正直处世、团结互助进取、忠勇奉献爱国”家风的具体体现。这种“家风”融汇在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构建起丰富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牛山孙氏始祖(的峄阳牛山孙氏家族)4

牛山孙氏宗祠内景

最后,以已故族亲民盟枣庄市委原秘书长、著名文史学者孙启民一九九九年祭拜峄阳牛山孙氏宗祠的吟诗作结,以示情怀。

康公苦读映冰雪,修齐治平赖博学。牛山子弟须努力,峄阳银杏更蓬勃。

注:作者孙舆行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