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置换 选车 估价 问答 生活 经销商 车管所 汽车资讯 汽车销量 车牌查询 今日油价 天气预报
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生活 > 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毒杀菌方法(幽门螺杆菌家庭预防和消毒)
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毒杀菌方法(幽门螺杆菌家庭预防和消毒)
更新时间:2024-07-09 01:37:13

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毒杀菌方法(幽门螺杆菌家庭预防和消毒)1

导读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多种胃病以及胃外疾病,尤其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大约有1-3%的感染者,如不加控制,最终可能罹患胃癌!

因此,2017年10月,世卫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定性为一类致癌因子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日常预防仍然是防患于未然的主要措施。

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在我国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多数研究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人和人之间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口-口、粪口传播为主要方式。

1.口-口传播:

共用餐具、水杯、洗漱用具,以及共餐、亲吻等行为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2.粪-口传播:

感染者的细菌可随大便排出,再经不洁饮水、不洁手部接触、不洁饮食而感染;

3.胃-口传播:

含有细菌的胃内容物反流到口腔,成为传播源。

传播形式

1.进食了被感染的水或食物;

2.聚餐传播;

3.接吻传播;

4.母婴传播。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易感人群,约70%的成年感染者,是在10岁以前感染的;

因此注意儿童餐具、洗漱用具的单独存放和定期消毒,非常重要。

预防方法

1.避免群集性感染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都居世界前列,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率;

而造成高感染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中华文化圈的就餐习惯:

扎堆吃一盘菜、喝一碗汤、相互夹菜、而且不使用公勺公筷。

说句倒胃口的大实话:不使用公筷的中国式共餐,你吃的菜里,都混合着别人的唾液和亿万个致病菌!

假如一桌人有一个是感染者,那么,其余人员都有可能因为一顿饭局而感染。

如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尤其是进食生冷食品要讲究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是明智的选择;

如不能做到分餐,尽量使用公用碗筷。

除此外还应注意,不随意给人夹菜、不以口喂食。

家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时应该暂时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

2.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是幽门螺杆菌的另一个定植地或者通道,所以平时要按时刷牙,可以定期去口腔医院做清洁。

定期更换牙具,牙具要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无窗子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来杀菌消毒。

3.预防幽门螺杆菌不宜吃生食、喝生水

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在自来水中存活4-10天,在河水中存活长达3年。

因此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的要点之一,就是不宜生喝水,不宜生吃食物等。

4.餐具器皿应定期消毒

专家提醒,餐具器皿除了得定期消毒外,刮痕严重的餐具,也得定期淘汰更换。

尤其体质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应该尽量使用可以高温杀菌的不锈钢餐具,做到"聚餐用公筷,用餐要消毒"以避免病从口入影响健康。

5.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从大便中排出,粪-口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6.一人感染,全家根治

如果一家人当中一人确诊感染,则建议所有没有抗衡因素的家庭成员同时进行根除治疗。因为每一个感染者,就是一个活动的传染源。

感染幽门螺杆菌,如果没有治疗通常不会自行清除;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感染源,有继续传播的可能,其他成员(如配偶和子女)的感染风险会增加。感染的家庭成员同时治疗有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次感染的机会。

高温消毒

1.煮沸消毒

直接将口腔接触过的物品放入清水中,水开后开始计算时间,煮沸20分钟后捞出,注意需要全面浸泡在沸水中。

常用于饮水、食具、毛巾、刀剪等不怕潮湿耐高温的物品。

2.蒸汽消毒

将洗净的碗筷放入蒸汽柜或蒸汽箱中,使温度升到100℃时,消毒5~10分钟左右。

3.消毒柜

大于等于125摄氏度,消毒时间大于等于30分钟就能够杀死大部分病菌,适合大部分的餐具器皿。

4.洗碗机消毒

洗碗机集清洗、消毒为一体,方便快捷。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按照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以上几种常见的消毒方式,首选还是煮沸消毒法。

这样做,不能杀死幽门螺杆菌!

1.白酒、酒精擦拭:心理安慰而已;

2.开水烫碗筷:没有任何作用;

3.吃大蒜、喝蜂蜜水、丁香茶、火麻油、蒲公英等:一种营销噱头而已;

4.牙膏(比如清幽牙膏):彻底的骗局,仅能作为口腔洁治的手段。

幽门螺旋杆菌的消毒杀菌方法(幽门螺杆菌家庭预防和消毒)2

参考文献:

1.陈湘玉.内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陈东科,孙长贵.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

4.中国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控制与管理共识报告(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