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置换 选车 估价 问答 生活 经销商 车管所 汽车资讯 汽车销量 车牌查询 今日油价 天气预报
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生活 >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
更新时间:2024-08-18 02:37:23

全文梗概: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祥林嫂,她不仅是封建社会和黑暗制度的人性缩影,更具有划时代的镜鉴历史意义。鲁迅先生站在民族的高度俯察当时的中国旧社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见解和观点,又以其深邃的文笔化抽象思想为具象人物,创造出经典的“祥林嫂”形象。分析这篇小说不仅可以对鲁迅先生的肖像人物塑造、语言艺术、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更能对其深切的爱国救国情怀感受至深。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1

一、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

鲁迅先生惯用外貌刻画和行为描写来揭露黑暗社会的封建礼教,反映当时人们麻木不仁的生活状态,祥林嫂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穷苦百姓受到极大的压迫,被迫造成身心上的巨大伤害,精神受到摧残,以至于外化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性格。人们之所以会对祥林嫂印象深刻,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鲁迅先生对其细致的举手投足的描写,先生尤擅以生活反映人物内心。其间人物戏剧性的内心变化也惟妙惟肖,初到镇上的祥林嫂性格和善,待人以诚,容易满足;后来眼神发生变化,说明内心受到刺激;在描写其遭遇时,利用情绪化的词语,来呈现祥林嫂濒临死亡的麻木状态,内心已然不再痛苦,而是如行尸走肉一般。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2

鲁迅尤为擅长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万千词语中找到最别致又不平淡的来形容主人公,甚至三言两语就可囊括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前尘往事等方方面面的经历,使人看来尤觉耳目一新。例如本篇的祥林嫂“直着眼睛”讲述自己孩子的故事,总是在重复一句“真的,我真傻”,这不单单是她内心的宣泄口,也是一种独白式的语言。“消失了血色两颊”“没有精神的眼光”等等这一系列的词语都循序渐进,缓缓引导读者进入祥林嫂的内心。给人一种层层递进的感受,感觉到祥林嫂明显的前后变化。她是懊恼后悔的、又是痛苦麻木的,她只得一遍遍地重复自己的遭遇和心情。这个受到压榨的旧社会劳动妇女的遭遇令人心惊和惋惜。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3

鲁迅先生在文中针对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都给予了截然不同的外貌行为描写,尤其是眼睛的描写。词语为思想服务,人们常说“眼睛是打开一个人心灵的窗户。”所以鲁迅先生总是专攻于刻画主人公的眼睛。起初祥林嫂温顺善良,充满精神活力,所以总是“顺着眼”,顺字不仅能表现一个人的眼神状态,更能透露出此人和顺的心态,安分守己的性格。后来眼睛渐渐由于心的悲伤而麻木起来,变成“那眼珠间或一轮”,眼珠一轮表示这人或许还活着,但已离死不远,不使用“转动”之类的词语,大概是因为转动一词过于轻灵活泼,但祥林嫂此时身上已经失去生机。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4

笔者认为,这描写对于一个内心苦痛、思想麻木的劳动妇女来说,再形象不过,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黑暗社会制度对人的剥削,竟会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一个气若游丝的要死不活之物。乃至后文,祥林嫂问起话来时感受到的一丝生机,“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不难看出,此刻“回光返照”般的描写已然能够带给读者足够的叹惋和心痛了。鲁迅先生在人物肖像描写方面的功力不可谓不深厚,并且能做到循序渐进针对主人公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的刻画,做到“传神”、恍若可观,勤劳善良的祥林嫂从最初的精神活力逐渐走上人生覆灭的道路,这其间的诸多变化因素,鲁迅先生都一一用形象的词汇加以表述,诚然是文坛大家之风。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5

二、女性形象的深刻解读

(1)“渴求为奴”的受压迫者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人士,他站在民族的高度批判封建礼教,解救被奴役的劳苦大众。《祝福》是一篇专注于女性解放的著作,在以时间线索为叙事结构的前提下,不仅刻画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也向读者揭示出几种女性形象和这几种形象的前后转化关系,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被迫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她勤勤恳恳、本本分分,但到头来却连一个“人”都没有做成,反而眼神日渐消失光泽,最后竟蒙上一层死一般的雾气,最终被黑暗的社会制度吞噬殆尽。如同包身工一般终日劳作,惶惶不安,只要将“奴隶”做好了、做稳了,得到了剥削者的表扬,就满足起来。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6

毫无自我可言,但“人吃人”的封建礼教会将她的压榨致死的手段何其丰富,儿子被狼吃掉、丈夫病死、婆婆狠心卖掉她,接二连三的非人待遇使她痛苦得体无完肤。亲人待她尚且如此,旁人的舆论口舌更是使她压力倍增,人人将她视为“不祥之人”,避而远之。封建礼教何其可怖,连一个一心安分做奴隶的人、渴望勤勤恳恳成为奴隶的人,都不给一丝机会。

(2)禁锢于牢笼的徒劳反抗

鲁迅先生出于本身拯救国民的意愿,又不愿总是站在批判的角度,将一个人逼入绝境,不留生路。他在祥林嫂的身上留下一线生机,亦是为自己留下一线生机,对黑暗社会怀抱一丝希望。祥林嫂也曾拥有过独立的思想,反抗过这“人吃人”的社会,为自己的人权做出斗争,但最后还是被来势汹汹的黑暗和社会其他帮凶所消灭。她也曾为了逃避被卖的命运而闹得出格似的离家,但其实她所反抗的东西,恰恰是封建礼教附在她精神思想上的枷锁,改嫁等于失去贞节,烈女是不会背叛自己从前的夫君的。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7

她纵然奋起反抗,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也是在变相地维护封建制度,这是极为可悲的,她越是不甘反抗,就说明封建制度对她上的枷锁越重,已然根深蒂固,这是一个时代的恶性循环。鲁迅先生在描写祥林嫂这个形象时不知如何反抗,也不知如何作为才是真正的反抗,纵然赋予了祥林嫂一丝希望,但只是徒劳。

(3)封建礼教的可怜帮凶

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其间免不了众多帮凶。她的婆婆对她毫无感情可言,精于算计,将她看为可衡量价值的货物一般,强行绑去买卖。文中的四婶表面平静温顺,但骨子里也是黑暗制度的执行者,她和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一样,都嫌弃祥林嫂,认为她“不详”。他们的雇佣关系原本就是充满着压榨意味的,不含情感因素。在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吃掉后,祥林嫂表现出丧子之痛,做事常有差池,作为一个压榨剥削者的四婶,她指使祥林嫂牺牲自己的血汗钱捐门槛,在祭祀的时候对祥林嫂表现出排斥的言语行为,这些细节都对祥林嫂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卫老婆子起初装作一个热心肠者,为祥林嫂介绍工作,最后也伙同婆婆强卖祥林嫂,成为帮凶之一。甚至文中与祥林嫂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老妇人,内心也是险恶可憎的,她将自己的快乐和宣泄口建立在祥林嫂的苦痛之上,感受到他人的悲惨,仿佛自己就得到了些许宣泄,以至于不断让祥林嫂重复讲述自己的悲惨经历。这些帮凶既是可憎的,又是可怜的,正是因为他们自身也遭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和禁锢,她们才会心甘情愿的拉他人下水。

(4)形象塑造的意义指向

围绕本文,鲁迅先生大抵讲述了两种女性形象,一种是祥林嫂那类封建社会的受迫害者,一种是迫害者和帮凶。在巨大的历史流变、社会前行中,鲁迅先生巧妙利用女性形象揭露出了一个时代的全景全貌,吐露了内心的悲愤之情,这也是塑造各类形象的意义所在。

祥林嫂是农民吗(祥林嫂与人吃人旧社会)8

三、结语

鲁迅先生在描写祥林嫂悲惨经历的同时,也从旁揭露出帮凶者和一众看客的麻木不仁。细的人物肖像行为描写和深厚的语言功力,使一个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读者不仅能从言语字句间感受到鲁迅先生竭力表现的悲剧美感,也会彻底被这种悲剧式的叙事方式感染了内心,激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化概念为形象,最终凝练为深刻的思想,祥林嫂的形象是值得人们反思的,《祝福》这则小说的叙事结构和人物描写也能够为后世千千万万的作品带来借鉴性的意义。

,